長鼓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朝鮮族長鼓,另一種是瑤族長鼓,還有一種是福州狼串。朝鮮長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鮮族聚居地區,又名伏鼓。 瑤族長鼓于宋代已流傳,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藝精細,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稱為福州長鼓,是福建民間傳統打擊樂器,多用于福建民間音樂。
中文名: 長鼓 別 名 伏鼓
發源地: 高句麗
應用學科: 音樂學、音樂表演等
拼 音 :Chang Gu
朝鮮族長鼓
朝鮮族長鼓,又稱杖鼓、兩杖鼓。流行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區。
長鼓為古代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期已用于宮廷九、十部樂中。宋代《樂書》:“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沈括《夢溪筆談》:“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兩頭皆用杖。今日杖鼓,一頭以手拊之”。元代記載尤詳,《元史·禮樂志》:“杖鼓,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繡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
鼓身木制,呈圓筒形,兩端粗而中空,中段細而實。全長(70—80厘米,鼓面直徑約40厘米。兩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別。粗的一端蒙牛皮、馬皮或豬皮,細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魚皮或狗皮,皮膜以鐵圈為框,由皮條或繩索繃緊并可調節張度。鼓身外涂紅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別,可發出兩種不同音色,粗端為柔和深沉的低音,細端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為四度或五度音程關系,并可根據需要調節音高。
演奏時,坐勢,置鼓于架上;立勢,將鼓掛于奏者身前,右手執鼓棰敲擊細端鼓面,鼓棰用細竹條做成,長40厘米左右,棰頭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邊,用其余四指拍擊。演奏技巧豐富,左手有單鼓點、單花點、雙花點和悶鼓點四種,右手有單鼓點、單花點、雙花點、滾奏、震奏等多種。演奏者往往是不10至20歲的年輕姑娘。
瑤族長鼓
長鼓簡介
瑤族長鼓,流傳于瑤族地區的細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紀的宋代,瑤族人民已能制作長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時稱為“鐃鼓”或“銃鼓”。明清兩代仍以鐃鼓為名,至今有的瑤寨還將長鼓叫作鐃鼓。
瑤族長鼓制作精細,外形美觀,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長筒形,長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塊木料車旋而成,中腰較細而實,兩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體彩繪著云頭、日月、龍鳳、花草或鳥獸等圖飾,油漆色調鮮明,極富民族風格,有的還在鼓的兩端和腰間系著8個小銅鈴。
民間舞蹈
在瑤族的民間舞蹈中,《長鼓舞》是最為著名的。舞蹈者將鼓斜掛腰側,雙手拍擊,或左手執鼓中部,用右手拍擊,邊擊邊舞,長鼓既是伴奏的樂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瑤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這天,人們便會如醉如癡地跳起長鼓舞。
歷史傳說
長鼓瑤語稱"播公",其歷史悠久。南宋紹興二年(1132)五月三日頒發的《十二姓瑤人進山榜文》載:"天子殿前,國王長衫大袖,長腰木鼓,斑衣赤領,琵琶吹唱。"據此已有800多年歷史。傳說瑤族始祖盤瓠上山打獵,與一野牛搏斗時跌落懸崖,死在一棵樹權上。人們便挖空樹心,剝下牛皮蒙成長鼓,日夜敲打以祭盤王。
形狀分類
長鼓按其形狀分小、中、大三種。小長鼓亦稱短鼓,長約70-90厘米,鼓腰直徑為4-6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為8-10厘米;中長鼓亦稱長腰鼓或黃泥鼓,長約110-150厘米,鼓腰直徑約15-20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約25-30厘米;大長鼓亦稱賽鼓,長約 180-240厘米,鼓腰直徑約20-25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約30-50厘米。無論哪種長鼓,均由木質松軟的樹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涂上油漆,繪上龍鳳圖案。
擊鼓動作
長鼓的擊鼓動作有72套,大多是表現生產、生活內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種地、摹仿禽獸動作等,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擊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動作柔和緩慢,武打粗獷豪放;有2人對打、4人對打,也可大群人圍成圓圈打,氣氛熱烈,鼓聲洪亮。演奏者大多是壯年男子,現也有女子敲打。
相關風俗
瑤族打長鼓大多在農歷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舉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瑤族"盤王節"最為盛行。"還盤王愿"三年一小愿,十二年一大愿;小愿打長鼓三天三夜,大愿則打七天七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此類活動由同姓宗族組織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則以村為單位組織,而且不限 于上述節日,國慶節、春節或慶賀豐收時,均可打長鼓。
福州狼串(福州長鼓)
狼串又名狼帳、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長鼓、福建長鼓、弄杖、狼鼓、蓬蓬鼓。
福建民間傳統打擊樂器,與朝鮮長鼓、壯族蜂鼓一樣都是中國古代細腰鼓類樂器的遺存。多用與閩劇伴奏和福建民間器樂合奏“籠吹”、“福州茶亭十番音樂”、“漳州南詞”“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間音樂。
狼串的歷史
狼串即指細腰鼓,福建籍古代音樂家陳旸所著的《樂書》卷一百三十七說:“腰鼓之制,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纖腹。”這種打擊樂器只在福建福州、朝鮮族及廣西壯族地區還留存有這種樂器活化石。朝鮮族稱為“長鼓”,廣西壯族則稱這種腰鼓為“蜂鼓”。
狼串的形制
木制鼓身,細長、中空,左右兩頭一大一小為圓形,羊皮為面(或牛皮、蛇皮),附網狀細繩和硬圈,用以調節鼓皮松緊,改變音高和音色。大頭一端鼓面直徑約18厘米,小頭一端直徑約9厘米,鼓身全長約57厘米,兩頭的顏色多為湖藍色或綠色,中間紅色。按個頭大小常分為大、中、小三種。